圓耳象(學名:Loxodonta cyclotis)又稱非洲森林象,與非洲草原象(即一般的非洲象)有近似的輪廓和巨大的耳朵,但兩者的體型大小卻有明顯的差距。非洲草原象肩高可達4米,而雄性圓耳象的肩高只約落在2米到2.5米之間。再細微地分辨下去會發現圓耳象正如其名,耳朵的邊緣外型較為圓順,而非洲草原象則較近似於三角形。圓耳象最吸引我的的特徵是那較為筆直且朝下方長出的象牙,非常具有特色。自從初看到圓耳象之後,我就一直想把牠做出來。九月初得到德川先生的聯展邀請後,我便決定把牠列入此次展出的項目之一。一開始我對這件作品是充滿期待,很興奮的蒐集資料和做電腦素描。但一直到我把3D設計圖按照1:48的比例列印出來,才驚覺我這次可要遇到大麻煩了!因為經過縮尺後的實際體積實在是太小了!我完全沒有信心可以把該有的細節做出來...
到flickr相簿
以前我的骨架總是做的很粗心,但這次可不能這麼幹。在這麼小的範圍裡,毫釐之差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要很仔細地把骨架和設計圖做逐一地比對。
這次特別做了活動式的支架機關,可以將主體旋轉移開台座,裝置螺絲可調整鬆緊度。這樣處理大象的腹部就很方便了。
之前的作品多少都要塞點鋁箔紙團,這次由於體積小就不用填充了!上了一點金屬專用的AB膠做固定。
加上3C塑鋼補土,確保形狀加強固定。抱歉,少拍一個步驟,要在硬化前把補土的表面紮出很多凹痕,以利之後黏土的附著。
加上美國土(Super Sculpey)做塑型。以前因為無法預先掌握要做出的外型,支架也欠缺方便固定作業的考量,都是一邊做一邊將做好的部份黏土烤硬,才好拿取在手上翻轉不至於會弄壞做好的部份。但這麼做很不利於做整體雕塑的修整,烤硬的黏土要做修改,切除、刨除的功夫會比處理軟黏土要麻煩不少,烤硬的黏土去除後也無法再用,很浪費!稍一懶惰或心軟,就會遷就已經烤硬的部份,而不願意去修改。雖然軟黏土的處理也有它特殊的困難之處,但在初期塑型時,保留越大部份沒有烤硬,會給自己擁有更多方便修改的空間。 我覺得處理軟黏土是件很愉快的事!不會因為遇到想修改的地方是已經烤硬定型而感到挫折。
把圓耳象跟新版的印度象放在一起更顯嬌小。所有皮膚的皺摺也都要跟著縮小間距,圓耳象雖然個頭小,皺紋卻沒有比別人少!做這隻新版印度象時還沒有發明可拆卸裝置和方便拿取的支架,四隻腳有三隻的骨架是牢牢地插入台座的,因此,腹部和腳的內側也就無法一次做到好,只能先將之烤硬後才能拆下來做象身底部的部份。
新買了一台便宜大碗有燈光的炫風烤箱,
內部的燈光不是很足夠,溫度指示跟溫度計也不符合,風扇也很微弱。因為是便宜貨的關係嗎?
用抽油煙機的濾網來做耳朵骨架,這招是蜥蜴前輩教的,很實用!不過上方我用的鋁線太粗了!頭部我用了強力磁鐵和身體結合,設想說這樣可以輕鬆分離和組合。但磁力還是不夠強,失敗!沒有參考價值,就不詳述了!以後還是乖乖用打樁的方式來結合。
拿以前做的印度象的樹脂象牙,修改後作假組。
切除屁股支架,再補上尾巴。用鋁線加上田宮AB補土製成。
由於展期迫近,翻模失敗可沒有重製的時間。採取安全的兩面模來複製。我忘了拍圓耳象的,但基本上差不多。比例尺用的人形順道來搭個便車。
哥倆好,排排站!很奇怪吧。乍看會讓人覺得亞洲象怎麼會比非洲象大隻?
原來正牌的非洲象還要大上一號!這就是為甚麼我想做同比例尺系列的原因。因為我想把不可能一起出現的動物放在一起比大小!
午後陽光讓圓耳象更添野外氣息,該找個背景來做影像合成!
終於草草地寫完了!再次感謝大家收看!
看全部 Read more!
近況報導...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圓耳象製作(非洲森林象)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日台古今動物聯展第二彈
到flickr相簿
真是太幸運了!承蒙德川先生的賞識,也感謝蜥蜴前輩的提攜,讓非專業的我能參加如此有意義的展出,一方面深感榮幸,一方面也深覺慚愧。畢竟這一年來我幾乎在動物模型的工作上停滯不前。要不是得到來自前輩們和親友的持續關注,我是無法走到這裡的。我這次的展品已經在flickr先刊登過了,希望大家能多給我指教,也希望你們會喜歡。
德川廣和先生的部落格的報導
看全部 Read more!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日本×台湾 古代×現代 動物×アート
到flickr相簿
標題的意思是:台日古今動物藝術展
今天是展出的最後一天,這篇算是遲到的報導。還好有蜥蜴前輩事先po文,已經有很多人知道這件事了!
這次參展感觸良多,也讓我開始省思自己做原型的態度是否還不夠積極。
我個人的感想留待下回敘述吧!現在思緒依然很混亂,不知如何下筆。
有興趣的朋友,就請到以下連結去看看我們這次的展覽吧!
蜥蜴巢穴
箱龜盒子
亂動物誌
鶴齋論壇
德川廣和的ふらぎ雑記帳
荒木一成的カズやんの恐竜模型徒然草
小田隆的鴉工房
守亜和由紀
RC GEAR
久正人さんの作品展告知記事
ヤマモト生物模型
鰐亀流道場
看全部 Read more!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真空機漏氣修復
到flickr相簿
之前不管我用何種材料做艙門的密封膠條,都一直有明顯的漏氣現象。
昨日用自己灌製的改良版矽膠墊來做封條,還用了一般窗戶防漏用的矽膠在可能的細縫處加強密封,自認不可能再從艙門處漏氣。
但在測試之後還是會有漏氣的現象。
於是我開始懷疑根本不是艙門的問題(之前有位熱心的網友很篤定的認為是艙門密封出問題,害我一度也這麼以為)
但如果不是艙門的問題,我就沒法自行處理了!
修復真空泵內部或是管路的密封問題不是我能力可及的,
一想到這麼重的機器要送修真是讓我一個頭兩個大!
但是今天居然讓我意外找到問題所在,而且我很輕易地就把它修復了!
------只消用板手把加油螺栓鎖緊。
死馬當活瑪醫,昨天下午把頭塞到機器下方,希望用聽覺找出甚麼地方在漏氣。這種事我已經做過好幾次了,但之前一直聽不到任何像是漏氣的聲音。
但這次總算讓我聽到很輕微的嘶嘶聲,用手到處捉捉摸摸,結果是在碰觸加油孔時聲音有了改變。我發現到加油孔的螺栓已經鬆了,徒手就可轉動。用板手將之鎖緊後,漏氣的嘶聲就停了!
再開機抽氣檢查,果然不再漏氣了!
經過一小時,指針大致是維持在同一個地方。
在沒有改善之前一小時時間大概就要漏進大半的氣體了!
螺栓很可能是因為震動鬆脫的,因為漏氣的現象是累進的,也就是越來越嚴重,越震越鬆!
之前我沒太在意是因為只要馬達持續運轉,就可以一直維持在75cmHg以上的真空度。
而達到70cmHg需時30秒,就算是抽Hei-cast其實也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只是被某個網友一說,我真以為這點漏氣就是我翻模不成功的主因。
想說把漏氣解決我就可以把翻模做的更好。
但事實好像也不是那樣--------
------抓不到分模的要領才是我的失敗的主因吧!
解決漏氣之後,現在達到70cmHg需時26秒,比之前快4秒。
這4秒會有很大的幫助嗎?我還是不敢做這樣的推測啦!....
看全部 Read more!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RP體驗記(二) 貝特設計
到flickr相簿
我是透過實威國際,也就是ZPrinter的代理商的介紹,選擇了貝特設計來做輸出。
理由是貝特設計在ZBrush的輸出上有豐富的經驗。
有一些輸出的參數原廠並未詳盡提供,而貝特設計的鄭先生知道要如何調控這些數值來讓機器的性能發揮到極限。
此次使用的機器,ZPrinter450
成型區,在這裡一層層鋪上粉末、列印。
成型後去除多餘粉末的隔離空間,雙手要伸進去操作,內部有吹氣槍和集粉裝置。
洞口有刷子阻擋粉末飄散出來。根據國外部落格的報導,粉塵的溢出很難杜絕,但在貝特設計的機器放置現場,並沒有到處蒙一層灰的感覺。
我和鄭先生正在討論將來是否有什麼合作的機會。
鄭先生是台大動物系畢業的,對動物藝品很感興趣。能和同樣對動物有熱忱的人一起合作真是很幸運。
鄭先生除了給我優待價還送我免費的商業攝影。
對於資深的原形師來說,做出任何姿態或許都不會太困難,但對雕塑經驗嚴重不足的我來說,要做出生動的姿態實在是件難事。這次ZBrush真的幫了我不少忙,能讓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嘗試多種變化,不斷修改模型直到最恰當的程度。如果是用實體素材雕塑,每個修改都要大費周章,整個過程就會拖的很久。比較起實體的雕塑,減輕了技術上的負擔,用電腦雕塑出來的作品在動態上是更加活潑自然。至少在我身上的驗證是這樣的沒錯。
當第一眼看到輸出的成品時,還真有點不敢相信這是自己做的。可能是因為之前不曾見過它在實體世界裡出現過,沒有那種曾經掌握在手中的記憶。突然間這個東西就出現在眼前,既是熟悉的形象但卻又覺得有點陌生。
販售直接輸出的成品的問題點在於價格高昂,還有就是堆疊的斷層線還是很明顯,需要做一些打磨處理才能和傳統模具翻製的產品相比,精度需要再提升才行。現階段我大概會把RP作為是一種中途檢討的工具,來幫助做為最後塑型的叁考。
以後我要花更多時間來研究ZBrush,因為RP實在是太棒了!
看全部 Read more!
RP體驗記(一) from ZBrush to ZPrinter
到flickr相簿
在數學的空間裡,X軸和Y軸可表示出一個平面,而Z軸代表深度,這第三個向度指示出的是立體的空間。ZBrush和ZPrinter雖是來自不同的公司的產品,但卻有志一同運用Z的含義來為3D相關的產品命名。
Zbrush已經有10年的演進史,但我卻是在去年才聽到有人在談這個軟體的。它以直覺化的操作見長,對於無法適應一般複雜的高階3D軟體的人來說(比如說是我)實在是一個入門學習3D建模的好機會。操做ZBrush要有數位繪圖板配合使用,像是WACOM出的產品。在ZBrush上做雕塑的感覺很像是在畫畫,而我平常是使用WACOM在作畫糊口的人,用起ZBrush感覺是還蠻順手的。
至於RP(Rapid Prototyping,快速成型技術),泛指利用各式電腦控制的成型機將電腦3D檔案製作成實物。RP技術問世多年,在工業設計和玩具的製模上早已成為在研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眾多的RP技術理,ZPrinter算是很獨特的,因為它是少數可以列印出色彩的機器。
從一開使學習ZBrush時,我就決定將來要使用Zprinter來做成雕像。
對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聽說ZPrinter是目前最便宜的RP系統。
從ZBrush建模到輸入到機器,設定不算複雜,色彩貼圖的部份如沒有要用其他軟體加工,可直接用內建的Polypaint功能,在模型上直接著色,只要輸出成ZPrinter可接受的格式,就可以將顏色也一起輸出。
不過這次做的是大象,有點看不出顏色。
顏色和對比在電腦理處理要畫重一點,因為顏色會受材質影響,變得暗沈一些。
RP輸出還沒有建立起校色的體系,如何把顏色做接近一些可能還需要累積一些經驗。
至於詳細的技術問題請大家直接到官網去看會比較清楚些。
這次是到貝特設計做輸出,詳情待後篇再敘,請先賞圖。
貝特設計鄭先生攝
看全部 Read more!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給德川先生的禮物:林旺2號
到flickr相簿
之前做的林旺,因為技術上遇到瓶頸,身體比例也出現嚴重錯誤,自覺無藥可救,曾被棄置好一陣子。
但後來想到一些解決辦法,引用新的工具和方法來修改。雖然還是在嘗試錯誤,但比起舊版的原型已經算是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過這個新版原型也被我擱置了好一陣子,沒法下決心把它翻出來。直到德川先生表明要來訪,我才急忙將這個新的林旺原型翻模,準備給德川先生帶回去當禮物....
不過後來我還是沒來得及在德川先生來訪的時間內完成,最後只好用郵件的方式寄給德川先生。我這個人一身懶病,總要到最後關頭才會振作。好加在,現在作品已經安全送抵,德川先生似乎也蠻喜歡的。
以下是一些製作過程的簡單介紹,不是教學喔!(因為錯誤連連)
這次計畫採用單模具,切割取件的方法。將組件全部固定在一塊木頭上。這塊木頭也有它的作用,它將在模具上形成一個大的澆鑄口。
周圍用板子圍起,必須不能滲漏。由於要用真空機去氣泡,高度也必須加高,至少要有兩倍高度,三倍則更好。不然矽膠會冒泡膨脹到流出來。
跳過灌矽膠與真空抽氣,直接到了拆模的步驟啦!用密迪板做的板模我忘了塗上隔離劑,結果會黏住矽膠,很不清爽。拔開原本的固定底座後,形成一個小池子。
切開矽膠模,取出原型。切的位置並沒有很準確,這造成後來在灌樹脂時發生一些問題。
我實在不太會切。要再多練習。
到真空箱灌樹脂。由於模具設計不良,大象背部排氣不順,始終都有氣泡卡在那裡。
上色的階段,材料是繪畫用的管裝壓克力顏料。我一次塗了四隻,但只有一隻比較成功。在灰色和粉紅色交界處,我是用牙刷來噴出細小的點作漸變的處理。但不是能百分百控制的很精準。
這一天德川先生在我家過夜,我居然還在連夜趕作業,為的是隔日就要南下台中科博館和張鈞翔博士見面,聽說張博士是大象專家,說甚麼都要把作品趕出來。
大圖這裡
最右邊是第一版的林旺,頭抬的太高,皮膚紋理太淺很不明顯。最左邊那隻還沒有染洗,中間的已經上了稀釋的深咖啡琺琅漆,用染洗手法做出多層次的漸變效果。
木座是在石尚購買的,大小剛好,形狀很像台灣,希望德川先生以後能多多想起台灣。我把它銑出一片低地區域。
準備種草。林旺大半輩子都站在水泥地上實在很可憐。馬蘭因腳疾過世,想必也是地面太硬所造成的傷害。在這裡種上一些假草,聊表哀悼之意。
尾巴有特別改造,用電線銅絲做出鬃毛。但這張照片是做錯的,毛分布的位置弄反了。後來發現自己搞了個烏龍,所以又重做了一遍。
最後一道手續,我弄了很久才成功:我想要製造出超級平光的效果。我用田宮的珐琅漆X21和X22調出最後可以噴在表面的消光透明漆,把所有反光消除。但比例很難掌握,失敗很多次,太多消光劑會產生白化的現象。
雄象在發情期兩頰會有分泌物流出,為了製造乾濕對比的效果,所以象身部份一定要完全平光,腺體分泌部份再用一點光澤的漆料配方來塗,才能彰顯其差異。
唉!總之要多練習,才不會老是弄得手忙腳亂。
感謝收看!
看全部 Read more!